- · 《风景园林》期刊栏目设[06/30]
- · 风景园林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风景园林》投稿方式[06/30]
从风景园林设计到公园城市建设 陈明坤:市民越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建设创新、开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宜居、共享、智慧、善治、安全城市。
当时陈明坤就认为,传统的园林设计工作有简单化倾向,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围绕人的丰富多样需求来设计。“比如公园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全龄化人群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分析服务人群的构成,研究哪些是基础需求,哪些是常态需求,哪些是特色创新需求。”陈明坤说,“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因地制宜地科学遴选需要实现的需求,形成多元复合功能、多样融合业态,在此基础上,通过特色场景的创意设计,实现全龄友好、特色彰显,形成公园与人和城市的纽带,塑造人的绿色生活。”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2020年12月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外公布,提出推进实施27个方面69项具体行动措施。
“公园城市”理念在成都首次提出。
2020年1月
陈明坤回忆,刚到研究院时,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一绿色空间的规划设计等技术任务,如设计单个的园林。“我来到研究院以后,就重新强调用研究型、创新型的思维,把风景园林领域单一的园林设计延伸、拓展,去讲述好园林与城市和区域的一些关系。”
陈明坤介绍,对公园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工作全面开展以来,他们首先是对公园城市城绿耦合与融合,尤其是对各类绿色空间开展相关研究。“通过与国内重点智库、知名高校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对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策略和新路径进行研究。” 陈明坤说。
“我觉得单个园林是一个人居环境的细胞,它的意义在于连接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个融合自然要素的微缩细胞,可以上升到思考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营造城绿、协调、融合的理想人居环境。” 陈明坤举了个例子,“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去做绿地系统的构建,就不单是绿地的布局,还要体现:全域性——构建全域生态格局和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均衡性——公园体系的均衡性,功能化——在生态功能基础上,分类融合休闲游憩、自然科普、防灾避险、绿色健康、产业发展等功能,特色化——彰显成都生态文化特色和休闲生活特征”。
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陈明坤坦言:“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比较幸运。”
“我觉得公园城市建设中,我们的工作是塑造每一个人的绿色生活,让新老市民在市井烟火中,融入新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获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见老百姓幸福了,其实我们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我们也更加幸福,对公园城市建设更有激情,同时,也产生了使命感。 ” 陈明坤说。
此前,陈明坤曾在城乡规划领域摸索了15年,虽说也参与了大量的项目、做了很多实践,但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工作偏少。
“我们在城市建设实践探索中,把一些公园城市创新理念融入建设实践,形成系列技术标准、导引。” 陈明坤说。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在公园城市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基础上,逐步构建全国性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技术导则等10余项,引导公园城市建设实施,促进公园城市建设规范性、创新性、先导性、示范性。
看似冲突的两者,在陈明坤思考和实践中产生了奇妙的融合。“园林对理想人居环境的追求,可以上升融合到城市,也可以把城乡规划系统性思维,用于更好构建风景园林实践探索体系。”陈明坤说,“通过这两者的结合,让我对城市特色塑造有了更深度的认识,加上成都本身就是一座生态、人文、生活交织融合、和谐共生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成都未来人居环境的探索更有激情了。”
10年来,院长陈明坤见证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兴起,也经历了研究院从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到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的转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公布,要求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
文章来源:《风景园林》 网址: http://www.fjylzzs.cn/zonghexinwen/2022/1018/635.html
上一篇:请接“招”!临沂园艺大咖养花妙招今晚共享
下一篇:园林技术员证书怎么考